跨領域系統整合,創造三贏

2019/07/15 08:58

si 系統整合 異業合作


從工程學的角度來看,系統整合(System Integration,簡稱SI)是指將次系統各元件彙整、建構成單一系統的過程,而且需確保所有次系統的功能都能在單一系統下順利運作。而在資訊科技相關領域,系統整合是指將不同資通訊系統設備及其中的軟體及應用程式連結在一起,其目的是讓其在功能上或實體上表現成一個單一系統。前者包括捷運、機場的土木及機電整合工程;後者包括智慧解決方案的交通收費系統或金融、零售業或製造業的整合系統等。

 

經濟日報提供

經濟日報提供

雖然系統整合在規模或複雜度差異很大,但都有共通點:「未經驗證而且價格不菲」。某業者完成A機場的系統整合,不等於可直接套用在B機場上,因為沒有一座機場是相同,捷運系統也是一樣;即使是金融或流通業的IT整合系統也一樣,無法經過事前驗證,也就是無法直接複製;此外,系統整合費用高昂,除軟硬體建置費用,更包括顧問諮詢、跨界溝通、測試調整、教育訓練等多樣的開銷,系統整合專案的管控與客製化成本極高。

 

十多年前資訊電子業、網路通訊業和家電業在「智慧家庭」商業訴求下開始整合,從智慧家電、遠端監控居家保全,到智慧聯網、娛樂影音、感應溫控、電力能源管理,到最近火紅的智慧音箱結合電商與物流,表面上看來家用系統不是很複雜的系統,但從元件及產品規格乃至跨行業標準的調整,以及銷售通路運作,甚至計價模式的改變,都牽扯到跨業整合。

智慧家庭例子只算是「資通訊與消費性電子產業」間的整合,近年來新興數位科技快速發展,造成產業板塊挪移或融合,最明顯是交通運輸業與汽車產業分別和資通訊科技產生撞擊,在智慧科技或智慧交通(包括車聯網)趨勢下,相關系統與設備都需要透過資通訊、物聯網、感測技術的支援,更需要寬頻網路、龐大即時運算與儲存能力及資安防護,這些都缺一不可。

從某個角度而言,當下面臨「板塊挪移、產業融合」的態勢,其實隱含龐大商機,跨業整合就如同數位轉型,不同產業別需要思考從客戶的出發點,在技術驅動或其他驅動因素下,究竟是要節省成本還是做更多不同模式的生意、潛在商機及其中的轉換風險與可承受度。

資訊系統整合業者因應當前系統整合業務的心態準備,將不再只是「採購軟硬體、搞定設備及寫程式、提供教育訓練」般的單純,而是要轉換成「結合協作體系(擷取跨領域專業)以及客戶導向(非技術與產品),三者共創共贏」的策略思維。

「產銷人發財」是企業運作的基本面向,但對系統整合業者卻有不同的意涵。產品技術面:要能跳脫「我有非常棒的解決方案,一定要賣給你」;轉換為「你有什麼問題和需求、我來想辦法把解決方案兜給你並且服務到底」。這是部分台灣SI業者一直未能跨越的檻。

行銷及售後維護:系統整合業務要能成功,很大關鍵在於不再是賣產品,不能只靠通路代理商,與其競爭,不如與其合作,使其變成協作體系才是重點。

人(跨領域團隊):系統整合需要行業別專業知識,IT的角色不再是帶頭,技術與專業知識協作才有辦法「兜出」客戶需要的解決方案,其中所需要的團隊不只限SI業者。供應商角色也從供應鏈協力廠轉成生態系的共生夥伴。而在數位生態系概念下,客戶也可能日後變成協力商;關鍵在於團隊如何做好「落地與接地」,這全部都要靠人。在跨平台蔚為趨勢下,通訊系統的整合勢在必行,包含人機介面的挑戰;XaaS(XX即服務),Software as a service、Mobility as a service、AI as a service當紅,但資料整合的一致性卻極為關鍵,這不是個別技術開發業者能夠處理。

近年國內某些系統整合業者致力掌控專案管理及客製化成本,已懂得思考利用PPP模式,在某些場域(如智慧城市、車聯網等)的SI計畫,是由客戶、電信業者及其他協力商、甚至是政府及融資機構,共同出資分擔系統開發整合建置工作,有助國內SI業者能有較佳的條件把系統整合專案做好。

圖文參考:經濟日報


關聯閱讀